走进青岛
标杆企业考察

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海尔探索智能制造的3点体会

海尔做了什么

  从2005年开始,张总就提出要把传统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2008年,我们对整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改造,同时在虚拟设计、实体制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设。从模块化到自动化再到黑灯工厂,到现在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不断持续的探索试错,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

我们理解的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不是一个工厂的概念,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通过互联使用户获得最佳的体验,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来创造企业效益。

  如何做的?我们从两个维度具体实施,我们也叫“两维战略”:

纵轴是指用户价值,也就是通过互联工厂来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价值。

横轴是指企业价值,通过模块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一系列的智能升级,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益。

1.互联工厂的用户价值创新(纵轴):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平台。

海尔智能制造互联工厂将业务模式由大规模制造颠覆为大规模定制,打造U+智慧生活平台。对外我们从生产产品硬件到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对内整合用户碎片化需求,通过互联工厂实现个性化定制。

组织从原来封闭的正三角组织变成创业平台,由传统串联组织我们变成了共同面向用户的一个个小微企业。流程由串联变并联,原来用户信息通过串联组织一步步传递,周期长、效率慢;现在用户信息可以实时同步传递到设计、模块商、物流和全流程小微企业,大家事先参与交互,共同提出一个个解决方案。机制方面也进行了颠覆,从企业付薪到用户付薪,风险共担,超利共享,共同创造用户价值。

2.互联工厂的企业价值创新(横轴):通过建立持续引领的智能制造技术来实现,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模块化

这是个性化定制的基础,海尔从2008年开始探索模块化,例如,一台冰箱原来有三百多个零部件,现在在统一的模块化平台上整合为23个模块,通过通用化、配置化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自动化

我们理解的是互联的智能自动化,通过用户个性化定单来驱动自动化、柔性化生产。

数字化

通过以iMES为核心的五大系统集成,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和务联网三网融合,以及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人人互联,最终让整个工厂变成一个类似人脑一样的智能系统,自动响应用户个性化定单。

智能化

主要有两方面:产品越来越智能,可以自动感知需求,用户习惯等,实现自控制、自学习、自优化;工厂也越来越智能,通过内外互联、大数据分析等,可实现不同的定单类型和数量,生产方式可以自动优化调整。

3点体会

1.观念上先颠覆,主动创新、勇于试错探索

从海外市场看,过去我国的家电制造手段以代工为主,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没有两头。现在有了研发和营销,也开始做品牌,但和日本、德国的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不过,日、德企业现在也遇到了挑战,因为现在面对的是用户个性化需求,高效率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户不一定用。可以说,现在中国制造和日欧美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可以抓住机会,不能简单跟随别人。这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

海尔一直倡导主动创新的文化,敢于打破传统的模式体系,勇于试错、主动探索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引领。

2.机器换人不等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应让用户融入其中

现在很多地方提出来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机器换人。机器换人可以实现高效率,但是互联工厂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更要高精度,也就是工厂到底给什么用户生产的?

海尔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怎样把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互联工厂实现。比如,海尔利用用户圈的交互,把用户碎片化的需求整合成比较集中的型号,也就是“众创定制”。

3.业务模式颠覆,由制造产品转化为创业孵化平台

智能制造模式通过建立资源无障碍进入平台,吸引全球一流资源,持续创新、迭代,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实现从卖单一产品到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同时将过去流水线式的员工转变为知识型员工或创客。

海尔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推进人人创客,为员工以及社会上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与平台,在海尔平台上目前已孵化出2000多个创客小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青岛企业考察 » 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海尔探索智能制造的3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