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造能够“大规模定制”的工厂。也就是说,当“设计的细节不再由生产中的技术性原因所决定的时候,生产商就将把主要精力投入于用他们那低成本、高产出的工厂来为个人用户或共同开放项目的设计成果提供生产服务”。
(首台用户定制空调在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工厂落地)
厂商与终端用户的共同创新过程是会带来设计成本与沟通成本的。已知的终端用户的需求信息越不充分,所带来的成本就越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设计与生产实践过程日趋数字化、模块化,加上可以使用极为廉价的互联网通信”,设计与沟通成本正经历着结构性下降。用户参与共同创新有很多诱因——不仅仅是因为用户通常会成为创新的最大受益者,也往往包括其他方面的激励——比如说利润分成等等。很多时候,用户与厂商之间的瓶颈其实就在于厂商的“吸收能力”。
海尔模式的一大亮点就是通过部署U+网络与用户沟通,这样一来设计过程与终端用户无缝对接,从而使得设计过程的成本大为下降。由海尔开发的U+移动网络可以让其现有的用户群——大约60000名用户在其平台上直接互动、参与、设计,共同拥抱创新的机遇。此平台由整个企业和其资源共享,因此它能够利用现有的用户群来为系统内所有的小微传达他们的反馈和构思。海尔核心组织可以为它的所有小微提供并利用关键资源,创建一个团队,来帮助每个小微开发、部署资源。
U+的可能趋势包括:
2、引领用户协作
3、应需式焦点小组
4、客户转化
5、A/B测试
04 客户转化
05 A/B测试
U+平台上的众多应用为设计者们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方便他们快速推出最贴近市场的设计。实证研究表明:6%到接近40%的用户都参与开发或改进产品,这在许多特定种类的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内都有记载。
在鲍德温·冯·希贝尔的创新成本框架中,单一用户创新者,如单一公司或个人会出于使用的目的而进行创新,而作为单一非协作企业的生产者创新活动则是出于获利的目的而设计,这些创新成果将销售给用户等等。
这个框架告诉我们消除用户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距离对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是何等重要。海尔雄心勃勃地迈向“与消费者零距离”,意图拿掉隔开员工与用户的所有组织性障碍,与此同时加强海尔通过定制产品来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如果U+网络能够融入一个更大的系统,将会更加有益,这个系统可以达到沟通成本的最小化,这时满足客户需求的“零距离”同时意味着接近“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