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张瑞敏先生在“2016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分享了他对创新创业的三点感悟。
我们分享这部分呈现给你,希望为创业者们传递信心。同为创业者,我们深知创业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但仍选择负重前行,因为其中令人上瘾的魔力,只有我们自己知晓。
以下是讲话内容节选。
张瑞敏谈创业创新
整理 / 李建国
◣
“创新体制”是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
创新驱动的发展,是我们国家和每一个人现在的必然选择,或者说不二的选择。因为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路子再高速发展,所以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很多国家发展得很好,但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因为没有创新体制,就不能够从原来很好的发展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什么叫“创新体制”?菲尔普斯在《大繁荣》这本书里说,是“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创新不只是精英的事儿,而是所有的普通民众都有兴趣、都有动力参与创新活动;“创新过程”并不是说把这个事儿定了,让你来做,而是从一开始就由你来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难题就是最大的机会”,谁能发现这个最大的难题,谁就可以抓住最好的创新机会。所以,是全过程的参与。
◣
海尔在创新创业的探索
我们把海尔这个大企业变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驱动平台。我到美国旧金山与美国非常著名的管理专家加里·哈默交流,他说自己走遍了全世界,大企业这么做的还没有。
既然世界上所有的大企业还没有做,那对我们国家的企业就是一个机会。我们中国的企业管理,原来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都是学外国。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互联网时代创造一个模式?
海尔的创业案例——《海尔:与用户零距离》被写入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去年被评为哈佛商学院“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互联网带来的就是“零距离”。因此,海尔把科层制打破,把中间的管理人员去掉了,有10000多人。两个选择,要么创业,要么离开。现在,海尔就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没有等级观念,所有的员工,由原来的执行者变成了创业者。
我们的模式叫做“人单合一”,“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每个人都和自己的用户联系在一起。
◣
创业并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
我的感想就是:“创业难,脱颖而出更难,最后想变成行业的引领者、成为‘行业之王’,难上加难。”
创业的思维,和传统管理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创业的思维属于归纳推理,即前提和结论是不一致的。就是说,你想这么做,不一定能做成。而传统企业的思维是演绎推理,一定是必然性,前提和结论是一致的。
比方说,我要做一个代工厂,在投资的时候,投入产出一定会算出来,每一台赚多少钱非常清楚;要扩大再生产,从10万台的规模变成20万,也一定会算出来。但是创业不一定,看准了不一定能做到。
“想脱颖而出更难”,为什么呢?从获得天使基金到IPO,不到1%的成功率,其他99%都会死掉。所以,如果不能屡败屡战,而且不懈气,那就不要创业了。
如果想成为行业之王,那是难上加难。在所有的行业里,有1万个创业的,最后可能只有三四家可以成功。
所以我觉得,创业并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而是一件非常非常艰苦的事儿,是对人的意志力的一个考验。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掌控变革的唯一方法就是制造变革”。也就是说,你掌控不了变革,变化太快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变革,在变革中创造一个更好的变革。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在变中求变,以变制变便能求胜。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于你到底为什么要创业。应该像乔布斯所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根据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言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确认)